课件编号3905832

福建省福清元载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8 《拿来主义》第一、二课时 (共51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4202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福建省,拿来主义,PPT,51张,课时,第一
  • cover
课件51张PPT。 活力 课堂图片一紫禁城图片二圆明园废墟图片三鸦片烟枪图片四抵制日货鲁迅活力课堂拿来主义利用工具书注音解词: 自诩(xǔ):自夸。诩,说大话。 冠冕(miǎn)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国粹(cuì):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课文中是反语。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莱,借指权贵的施舍。 吝啬(sè):小气,应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 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解题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课文分三次提出“拿来”,请找出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一)第一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第二次:“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三次:“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分析 1.第一次是针对“送去”而提出“拿来”,在这里作者暂不正面展开论述,而是为后面的阐述作准备。 2.第二次是在批判、否定了“送去主义”之后又一次提出“拿来”。比起第一次提出,内容丰富了一层,针对性也更加鲜明。但这里还不急于展开正面阐述。 3.第三次是在批判、否定了“送去”和“送来”之后,从正面完整的提出主张,这是全文中心论点所在。 运用脑髓———动脑思考,对文化遗产作科学分析。 放出眼光———有鉴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自己来拿———有主动性,有胆略,有魄力。 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运用辩证观点,有胆有识,对纷繁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有鉴别能力,并且批判的继承,从而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 4.从表述看,第一次用的是否定说法,第二次用的是肯定说法,第三次则明确的揭示出“拿来主义”的基本内涵。由此看出,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分三步进行,通过与“送去”和“送来”作对照,“拿来主义”的内涵一次比一次明确,一次比一次具体。讨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明确:“拿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就是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一些人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地分清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的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 简介本文写作背景 1.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政府,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外都奉行投降主义路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依附于美、英帝国主义,为了讨好外国主子,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都奉行“送去主义”。2.美、英等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 3.20世纪30年代,当时国内文化界各种思潮泛滥,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的认识。有的主张“封建复古”,有的鼓吹“全盘西化”,有的盲目排外,等等。 鲁迅正是针对这种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研习新课。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