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09632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62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环境,高中,教案,选修,人教,新人教
  • cover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 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采取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须依靠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今天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导致的,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决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既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 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到底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在此,主要让学生注意树立下面这些观点: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与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2、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20世纪后半叶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生产力不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活动 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关系 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人口数量 十分有限 开始增长 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继续迅猛增加 环境问题 不严重 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3.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题: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图“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活动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