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2966

2.1 劝学 学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138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劝学,学案
  • cover
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 劝学(节选) 崔云 【理论支持】 《劝学》是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荀子的传世名作,体现了古代圣贤对于学习的理解,强调了学习对于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文章可研讨探究的方面很多,如其中有很多必考必须掌握的文言知识点,荀子散文常用的论证手法、《荀子》对于“学”的价值评述等等。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在阅读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文言文阅读方法的点拨,在学生的圈点勾画、自主诵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领悟先哲的教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学这篇课文时,可设计3~5个题目,对文言文文本进行一种基于基础掌握和技能掌握的深层阅读,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点拨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教学目标】 1.掌握“劝、中、假、绝”等实词和“于、而、焉”等文言虚词,及常见文言文考点,掌握用符号做文言文书间笔记的一般方法。 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 3.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为本课教学重点。作为在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借本篇的阅读教学,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木直中( )绳 輮( ) 槁( )暴( ) 就砺( ) 参( )省( ) 知( )明 须臾( ) 跂( ) 楫( ) 生( )非异 跬( )步 骐( )骥( ) 驽( )马十驾 锲( )而舍之 金石可镂( ) 螯( ) 蛇鳝( ) 二、掌握字义 劝学 ( ) 学不可以已 ( ) 青于蓝 ( ) 中绳 ( ) 輮以为轮 ( ) 虽有槁暴 ( ) 不复挺者 ( ) 金 ( ) 就砺  ( ) 参省乎己  (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 须臾  ( ) 跂而望 ( ) 博见 ( ) 而见者远 ( ) 声非加疾也  ( ) 假舆马者   ( ) 非利足  ( ) 而致千里 ( ) 非能水也  ( ) 绝江河 ( ) 生非异 ( ) 善假于物 ( ) 风雨兴焉 ( ) 积水成渊 ( ) 不积跬步 ( ) 无以 ( ) 骐骥 ( ) 功在不舍 ( ) 用心一也 ( ) 用心躁也 ( ) 神明自得 ( ) 三、知人论世 1. 荀子其人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祭酒,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