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18022

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案:第1章 第1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640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2018,基本,区域,1节,1章,学案
  • cover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重点)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区域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P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的概念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界线 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明确,有的模糊 内外 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特性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关系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周边和相关地区 正误判断: (1)区域的界线一定很明确。(  ) (2)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区域具有相似性。(  ) (3)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展馆中,黑龙江馆展示了冰雪世界风光,内蒙古馆展示了草原风光,海南馆展示了热带沿海风光。三省区展馆的差异反映了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 【提示】 (1)× 区域有自然区域,也有人为划分的区域,区域有的有明确界线,如行政区,有的界线模糊,如干湿区。 (2)×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 反映了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样设计可以展示各省区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教材整理2 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阅读教材P4~P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 分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 大 较小 产业活动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相互关系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4)区域空间分布形式(连线) 2.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 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①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②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3)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正误判断: (1)乡村地域的范围比城镇地域的范围大得多,其重要性也就更大。(  ) (2)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 (3)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 (4)第二产业比重越大,则经济越发达。(  ) 【提示】 (1)× 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其重要性与区域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区域重要性的标准不同,其重要性也就不同。例如:从区域发展角度上来说,城镇地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区域发展、重要性比乡村地域大,从环境效益上说,乡村地域的环境污染小,要比城镇地域重要性大。 (2)× 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包括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由于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发展不应忽略乡村地域。 (3)× 产业结构一般代表比例关系和产业地位,并不代表发达程度。 (4)× 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