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8558

数学五年级下苏教版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63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学,五年级,下苏,教版,单元,倍数
  • cover
刘楼小学5年级数学 第3单元第1课时 教案 课 题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2.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让学生初步意识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与数有关,对于数,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学生自由发言)刚才有同学谈到了自然数,谁来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学生举例说一说自然数。2.小结:对,0、1、2、3、4……都是自然数。这个单元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对0以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研究这些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这就是“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新课的开始,教师向学生揭示新知识的背景和研究方向,不但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目标,而且会产生一种探求新知的心理需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1)教学教材第30页例题1。谈话:那什么是因数与倍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的事物研究起。 教师课件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教师:屏幕上有多少个正方形?12就是一个自然数。请同学们用这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只需要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出拼成的长方形,让我们来猜一猜你拼成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拼法及其算式。 出示:拼成的三个长方形以及三个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4=12)(3)教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其中一个乘法算式,比如3×4=12。3、4和12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听清楚了吗?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的话。(学生重复) 出示: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教师:你们能照样子说一说另外两个乘法算式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说,再汇报。 (4)教师:4+3=7,我们能说4和3都是7的因数,7是4和3 的倍数吗?为什么?学生思考,指名回答。4×4=16,我们能说4是16的因数,16是4的倍数吗?如果我这样说:4是因数,16是倍数。对不对?学生思考后,小组争论,统一认识。教师小结:对了,因数和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因数和倍数是自然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不能说哪个数是因数,哪个数是倍数;同时只有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一个自然数时,才能谈上它们之间具有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对这一知识完全陌生,没有一点点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教学中只能采用一种有意接受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跟着教师后面模仿来理解因数和倍数和含义,同时通过反例让学生从其内涵上加深对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在脑中留下因数和倍数含义的印象。2.学找一个数的因数。(1)教学教材第30页例题2。 教师:我们来研究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边想边写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师行间搜集一些同学的答案。 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观察,发现不全、顺序乱。(2)谈话:刚才同学们找到了36的一些因数,感觉往往找不全,而且小一个大一个地没有规律。那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