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21612

2.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

日期:2024-04-3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507714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观点正确的是( ) ①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任何人的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犯罪是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④犯罪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观点为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行政处罚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 3、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在于( )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④实施伤害的行为人不同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②④ D、④②① 4、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为了寻开心,一青年多次拨打119火警电话,谎报险情 B、外出旅游,在古城墙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 C、王某用病死猪肉熏制肉制品,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D、-出卷网-未经作者同意转载了其文章 5、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中,正确的观点有 ( ) ①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②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③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④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右图“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给我们的警示是 (   ) A、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 B、上网、抽烟一定会导致犯罪,我们要远离上网、抽烟 C、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D、未成年人要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小罪导致大罪,一个罪导致无数的罪。”爱德华兹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一个人犯点儿小错不要紧 B、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C、要划清生活中是与非的界限 D、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 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古语告诉我们( ) ①必须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②违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非选择题 1、2016年初,被告人邵某、康某、王某、陆某、倪某分别以“大叔调查公司”的名义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户籍、车辆档案、手机定位、个人征信、旅馆住宿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邵某、康某、王某、陆某、倪某单独或伙同他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考虑被告人的坦白、退赃等情节,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邵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被告人康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被告人倪某、王杰、陆某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请你分析案例中所表现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2、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未成年人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