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28010

2.5.1法不可违(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

日期:2024-04-3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367631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5.1,不可,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课题 法不可违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学会分辨是非,知道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重点 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令计划案公诉》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听看视频思考 引入新课“法不可违” 讲授新课 小勤的故事。思考: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教学目标一:违法无小事学生自主学习P46———P52页课本,并解决问题: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3、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4、我们应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活动:展示关于违法的图片,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小结: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底线。问题:什么是违法行为?小结: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活动———探究与分享,下列行为是否违法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取其归还手表。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罚。违法———行政违法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合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镜头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违法———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活动:读书填表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较轻民法民事责任民事违法二较轻行政法行政制裁行政违法三严重刑法刑事处罚刑事违法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结:民法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刑事违法行为)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行政违法行为)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民事违法行为)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刑事违法行为)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民事违法行为)播放视频《身边这些常见行为 做了你就违法了》思考: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导入教学目标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播放视频《网络散布谣言 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 思考: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