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29128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 第一课时

日期:2024-05-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2324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江苏省,第一,谏太宗十思疏,专题,第四,必修
  • cover
课件18张PPT。谏太宗十思疏魏 征导入课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 。辅 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作者简介】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背景介绍】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yīnchánchùmiùgǒngyōng【听读正音】 zhǎng sèzài【研读课文,理清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德义。源不深而望 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 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 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生长使……稳固疏通、深挖树的根德政与信义明哲的圣人最愚昧动词,用、行掌握帝王的重权天地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比喻对比第 一 段排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 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所有的大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看不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