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 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4.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5.初步学会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措施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资料,学会用实例说明国际防灾减灾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通过调查当地防灾减灾的做法以及效益,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增强民族成就感与自豪感; 2.通过学习,明白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预防和减轻灾害程度而不能避免的道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灾害意识;【版权所有:21教育】 3.通过学习,强化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4.通过了解许多灾害在其带来灾害的同时,还有其有利的一面,进一步掌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 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 重大减灾项目 [教学难点] 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 [讲授过程] 【板书】一、减灾防灾 1.方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6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2.有关法律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 P76的材料“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讨论材料后的三个思考题: (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 (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以外,你还能补充吗? (3)收集上述某一法律文本,阅读并找出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条款。 【点拨】(1)我国的防灾法律、法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防灾行政法规体系,使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了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2)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运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 (3)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日期:1997年12月29日 实施日期:1998年3月1日 内容分类:一般行政法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四号)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21教育网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21·世纪*教育网 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2-1-c-n-j-y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