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 《沁园春·雪》讲学稿 【学习任务】 ⒈识字与写字 ⑴生字词:沁 莽莽 蜡象 分外 妖娆 文采 风骚 天骄 风流人物 ⑵重点品味词中的副词:惟 顿 分外 竞 略 稍 只 俱 还 ⒉诵读,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中壮美的雪景和作者建立丰功伟业的自信追求。对词上片写景和下片议论抒情进行联想和品读,进而把握词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关系。 ⒊赏读词句中的 “动词、副词”,品味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往毛主席对历史人物客观、恰当的评论,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⒋理解词中的名句(文眼),感受毛主席博大的胸怀。 ⒌选择自然景物如“雷、电、风、太阳、星星”等,尝试“融情于景“或托物言志”进行片断口语交流训练。 ⒍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⑴简单了解“沁园春”词牌的格调、结构和韵律特点,尝试仿写(填词)训练。 ⑵拓展阅读毛泽东的诗词,介绍毛泽东诗词,开展毛泽东诗词“串串烧”活动。 【资料助读】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 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㈠每课一读一悟: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㈡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并将词语抄写3遍。 沁( )园春 莽( )莽 蜡( )象 分( )外 妖娆( ) 文采 稍逊( ) 风骚( ) 竞折腰 成吉思汗( ) 天骄 风流人物 ⒉本文体裁是 ,又叫诗的 、 句。标题中的“沁园春”是 。“雪”是本文的 ,与词中描写的内容有关。 ⒊自己查阅写作背景,将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为理解全词做铺垫。 ⒋自读课文,大声朗读,至熟练;尽可能读出词作的情感(注意语速、语调、语气和重音)。 ⒌默读全词,理解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⒍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哪些妙处?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⒎对本文的理解,你还有哪些疑问?也请你写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二、研讨·交流 ㈠检查预习 ⒈指名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⒉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㈡细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⒈词的上片写景,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些?写出了北国雪景什么样的特点? ⒉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又表达了什么? ⒊词的上阕哪几句写的是虚景? ⒋找出词中以动写静的句子以静写动的句子。 ⒌在上下两片中起到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在下片中,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