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65056

第9课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113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9课,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
  • cover
第9课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近代人民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分析变化的原因。 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进步,使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进步,使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难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导学流程】1、知识梳理:(一)剪发辫、易服饰 (1)剪发辫 ①剪辫运动的兴起: 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 从 的标志。 ②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 剪辫,剪辫深入城乡各地。 ③剪辫的影响: 改变了 。方便了 。有利于个人 。对 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 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 (2)易服饰 ①辛亥革命前:顶戴花翎、长袍马褂。 ②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 ③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 袍;女子礼服——— 裙。 ④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 衫,其中 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 袍。 ⑤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改称谓、废跪拜 (1)改称谓 ①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 ”相称,民间称“ ”或“ ”。 ②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 的平等代替 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2)废跪拜 ①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②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 礼和 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③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 礼。 ④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三)禁缠足、倡女权 (1)禁缠足 ①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 ②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 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 脚”。 ④影响:使女性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2)倡女权 ①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 ,参加 活动。 ●政治上,从军参政。 ●在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 ●在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②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2、自学感知: 自学阅读P47-51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3、问题设计: 辫子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剪辫子有什么意义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谓和礼节有什么作用吗?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探究未知】 请同学们将自主学习的疑问列在下列横线上。(至少写出2个) ① ② 【合作学习】 1、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2、辛亥革命前后发生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说明了生活方式 化。 改称谓、废跪拜:说明了人格 与 观念深入人心。 禁缠足、倡女权:是 解放的两大标志。 【巩固练习】 1.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B、美化人们的生活 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2.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还规定民间普通称谓改为“先生”或“某君”。这体现了( ) A、在称谓方面,临时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国际潮流的错误 B、称呼更简洁了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3.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