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在近代的民营企业中,张謇的大生企业集团显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是,仅以张謇的企业为例,又很难较全面地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而且,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实业家。本课从众多的实业家中选取了四位著名的代表,并分以下三子目讲述,分别是“状元实业家’张謇”“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氏兄弟”“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近代思维民族实业家及他们的突出事迹,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列举当时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荣氏兄弟、张謇、范旭东兴办实业的事迹,体会他们实业救国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人物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创办近代工业。 【教学难点】 体会民族实业家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及爱国情怀。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是曲折发展呢? 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它只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发展。 二、新课讲授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jiǎn,1853-1926),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光绪二 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并投资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又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等。把实业、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参与发起立宪运动,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 会长。1909年(宣统元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组织统一党支持袁世凯,与国民党对抗。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 商总长,袁即将称帝时,辞职南归。在南通继续办理实业和教育,提倡尊孔读经。1925年大生纱厂因亏损严重被接管,次年病死。有《张季子九录》、《啬翁自 订年谱》等,今有《张謇全集》。 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 深,清政府内部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与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战与投降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张謇因激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积极参与了包括光绪的老师翁同和在内的 帝党发动的“主战倒李”运动,上书弹劾李鸿章妥协投降之罪。但是,由于帝党本身缺乏实力和抵抗到底的决心,他们的这场“主战倒李”运动并没有取得结果。在 此情况下,张謇的萌发的“倦于风尘之想”愈加强烈。恰在这时,他又接到父亲病亡消息,于是借回籍守制之名,脱离了帝后两党斗争的漩涡。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张謇刺激很大,他在日记中逐条记下了“和约”的主要内容,并注明“几罄(qìng)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 矣”,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在改良派主张的启发下,走上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道路。 当时中国没有棉纺机,要用机器就得从外国进口,价钱很贵,哪里能买得起?张謇利用自己状元的身份,又去找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已被调任湖广总督),请求他给予支持。刘坤一表示愿意支持,但又说拿不出钱来。过了些日子,张謇听说上海黄浦滩上摆着一批现成的棉纺机。他打听清楚这批机器的来历后,又 去找刘坤一说:“张大人担任两江总督时想要办厂,从外国订购了一批棉纺机。但是机器运来以后,他已经调走了。机器被江苏省署买了下来,可又派不上用场。现在机器日晒雨淋,已经生锈了。您就让他们把机器转让给我们用吧!”刘坤一就命令徐州道桂嵩庆负责降价出卖。桂嵩庆对这些机器作价五十万两,要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