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65898

2017秋季学期(语文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3115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秋季,学期,文版,新课标,九年级
    课件13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20. 秋水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与老子并称 “老庄”。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 《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以龟自喻,“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庄子》一书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系庄子自撰,外篇、杂篇皆出自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看图说课文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 秋水时至 2. 顺流而东行 3. 河伯始旋其面目 4. 望洋向若而叹 5. 闻道百 6. 少仲尼之闻 7. 始吾弗信 8. 我之谓也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指明特殊句式1.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百川灌河 不辨牛马至于北海 不见水端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望洋向若 见笑大方雄 壮 开 阔无 边 无 际于是焉秋 水河 伯自 大自 省黄河:不辨牛马(雄壮开阔)北海:不见水端(辽阔无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焉河伯自叹不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对比对比黄河与北海之比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之比 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经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河伯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启示课件18张PPT。语 文九年级 上册21. 愚公移山 《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是一部记载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的书。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仞 rèn 匮 kuì 塞 sè 曾 zēng 叩 kòu 龀 chèn 亡 wú 厝 cuò 箕畚 jī běn 孀 shuāng 冀 jì 荷 hè 雍 yōng 注音1. 为什么要移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 阻塞 绕远 苦于山北的阻塞,进出要绕远。思考问题2. 移山要达到什么目标? 指 通 豫 南, 达 于 汉 阴。 直 到达 水南山北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3. 参加移山的有哪些人?愚公、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4. 移山有哪些阻力和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山高山大 年老体衰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方圆古代的计量单位将近表修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太厉害了 同“慧”,聪明 凭 并损坏 草 加强反问语气把什么怎么样阻力:智叟的讥讽5. 愚公及其家人如何回答其妻献疑?且 焉 置 土 石? “之于”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况且 哪里 放 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投 诸 渤 海 之 尾,隐 土 之 北。 6.移山是怎样的艰难? 用土筐 到 边上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砸石头,挖土块,用竹筐运到渤海的边上。 换 同“返”,返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7. 移山的结果怎样?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 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听说了这件事 害怕 停止 向 被感动背 同“措”,放同“垄断”,高而不相连的山8.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胜利。 对比和衬托手法二山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