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15872

第3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25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cover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山”、“海”的象征意义, 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难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学会预习,预习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看(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二查(工具书资料),三思(课后练习、层次、段意、中心、句子、写作特色),四批(批注重点、疑点、美点),五议(疑难)。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学习预习,通过预习找出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学生的预习出发,组织好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要以建立在教师个人的教学想象中。每个教学步骤实施过程都要先问学生,看学生预习的情况如何,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教学的快与慢。21cnjy.com 2.让学生学会合作。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可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提出由全班同学生共同解决,再解决不了则老师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21·cn·jy·com 3.让学生学会探究。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进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征是“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本课“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可引导学生探究,可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加以探究。 4.让学生学会朗读。从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从停顿到重读到节奏的把握,都需要慢慢地引导,让学生的朗读达到一定水平,要抓住示范朗读这一重要的手段,老师或读的好的学生的范读可以起到潜移莫化的作用。2·1·c·n·j·y 5.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先让学生从字词句子入手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慢慢涉及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使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课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a)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 (b)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顺畅流利。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a)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处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语、声音由平渐高语速由慢渐快;三、四行语锋陡转、语气加强、肯定坚决、语速急缓交错;五、六行语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浑厚转为高亢响亮再转为低沉减弱,要读出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