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21060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阳关雪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225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15 阳关雪 【学习目标】 1.依据作者的行踪,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余秋雨游记散文的特点。(难点) 3.把握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的游记散文有哪些?这些游记散文的写作思路通常是怎样的?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散文有着迥然不同的写法,想知道他的游记散文有哪些不同之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阳关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浙江省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下榻(tà)  褶皱(zhě)  侏儒(zhū rú) 坍(tān) 朔风(shuò) 关隘(ài) 屯扎(tún) 俯瞰(kàn) 惊骇(hài) 瞟(piǎo) 执袂(mèi) 谪官(zhé) 胡笳(jiā) 3.理解词义。 下榻:(客人)住宿。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褶皱:皱纹。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坍:倒塌。 朔风:北风。朔,北方。 关隘:险要的关口。 凌厉:气势迅猛。 瞟:斜着眼睛看。 执袂:抓着衣袖。 谪官:封建时代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的官吏。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游记散文篇幅较长,请大家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然后分别用一个词加以说明。21cnjy.com 明确:县城———沙漠———古战场———阳关 (2)题目“阳关雪”中,“阳关”和“雪”哪一个是主体? 明确:一般,作者就这个题目作文,很可能会把构思的焦点放在“雪”上,大写阳关所见的雪景。余秋雨却没有把“雪”作为描写的主体,雪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21教育网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画出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沙漠:茫茫无际;古战场:枯瘦萧条;阳关:居高临下,了无踪迹。 (2)茫茫无际的沙漠,枯瘦萧条的古战场,了无踪迹的阳关,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而作者却不辞辛苦地冒雪赶了这么远的路前去,不仅为寻景,更为寻诗,寻历史,寻文化。请勾画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踏访阳关途中面对这些景分别有哪些感受或联想。 明确:①在沙漠:对天地的赞美,对行人的赞美;②在古战场:联想到古代战斗的场面及战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③在阳关:联想到《渭城曲》,唐人风范,王维诗画,文化命运。 (二)深层探究 (1)谈谈你对“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的理解。 明确:三组排比连贯而下,意象纷呈,第一组句子写征人驰骋疆场,第二组句子写家人刻骨思念,第三组句子写从军、誓师和出征,简洁而有层次。21·cn·jy·com (2)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明确:唐代没有把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艺术只是为了制造娱乐;西出阳关的文人大多是谪官逐臣,抒发的只是叹息。2·1·c·n·j·y (3)概括本文的主题。 明确:作者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不朽的地位,并追寻古人曾经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表现他们悲剧性的命运,揭露出封建政治对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三)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寓情于理和情景对比的写法,请举例分析。 明确:①寓情于理是依附于理的抒情方法,即通过议论来抒情。它的特点是,融情于理,情中含理,理中有情,情与理紧密结合。如“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