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23004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家》教学设计+说课稿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26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
  • cover
《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3、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新课。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古往今来,“家”始终是人们常谈常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作家周国平的《家》,一起感受一下“家”的真谛。 2、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中,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2)三个小标题运用了什么手法?船、港湾、岸在文中又各指什么?三者有何内在联系?   明确: (1)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作者感悟的对象———家”,同时把家与人生联系在一起。 (2)以下作者就用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比喻句作小标题,从不同的侧面来诠释家。家是船,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家是港湾,是我们奔波劳累后的憩息地;家是岸,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根。三个比喻,紧密联系,揭示出“家”的内涵。  (三)合作交流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家”的真谛是什么? 明确: 家是人生的起点,又是灵魂的归宿。我们每一个从这里启程,又从这里驶向永恒。作者对家的赞美,希望我们人人珍惜家、呵护家,使家充满关爱和温馨。   (四)美点欣赏 本文是一篇含蓄隽永的议论性散文,语言优美、感人至深。请同学们跳读文章,从中选取你最喜欢的语句,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写出你的理解。   学生所选语句会很多,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会作者的所感所悟。   1、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回答,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3、“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吟诵马致远的诗句,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4、引用《红楼梦》中的话,论说每一个生命来到和离开人世之时,都是与家息息相关,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   (五)拓展延伸   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请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出来。   如: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家是一辆汽车,家是加油站,家是终点站。   附:板书设计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家》说课稿 《家》是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学习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