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28510

5 归去来兮辞两课时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30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归去来兮,课时,教案
  • cover
5? 归去来兮辞两课时教案 【设计说明】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它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要准确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归隐情感,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恰当而又有创意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情感领悟采用探究方式,教会学生利用资料阐发观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群策群力,归纳提炼,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去来兮辞》的教案设计注重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检测、评价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作者的隐逸情怀。?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掌握“胡、奚、曷、焉、何”等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实词含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1.体味作者浸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然意识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时间】 ?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投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写作背景(投影)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名利追求本真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