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狡黠(xiá)??矫正(jiào)??统筹(chóu)??藻饰(zǎo) B.独处(chǔ)??劝诫(jiè?)??诘难(jié)??要诀(jué) C.曲解(qū)??蒸馏(liú?)??暂时(zhàn)??滞碍(zhì) D.豁口(huō)??傅彩(fù)??阐证(chǎn)??涉猎(shē) 解析:A.选项“矫”读“jiǎo”;C.选项“暂”读“zàn”;D选项“涉”读“shè” 2.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傅采 ?纶理 ?欣然忘食 ?咬文嚼字 B.滞碍 ?怡神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C.死抠 ?澡饰 ?寻章摘句 ?孜孜不倦 D.统畴 ?文彩 ?娇揉造作 ?高谈阔论 解析:?A选项“傅采”———博彩”、“纶”———伦”;C选项“抠”— “扣”、“澡”———藻”; D选项“畴”———筹”、“彩”———采”、“娇”———矫”。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A.航天工作严细认真,甚至吹毛求疵都不为过。 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D.科技工作者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解析:“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用在此处不合要求。 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 (2)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排比) 5.?依据语境将合适的词语填在恰当的地方。 善辩??深刻??庄重??灵秀??周密??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1教育网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短文两篇》(节选),完成6———9题。 【甲】谈读书(节选) 培 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21cnjy.com 6、【甲】段中画横线的一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乙】段文字集中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2-1-c-n-j-y _____【来源:21cnj*y.co*m】 7、你从【甲】段文字可看出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8、【乙】文段里提到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著作曲解了,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版权所有:21教育】 _____21*cnjy*com 9、【甲】【乙】两文段都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来说理的,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_____ 6、【甲】段中画横线的一段文字的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