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32734

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15课 给女儿的信课件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11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文版
  • cover
课件32张PPT。书信给女儿的信 15 自从盘古开天地,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 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 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4. 相关资料5. 检查预习6. 听读课文8. 句段品析9. 疑难探究10. 板书设计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3. 拓展延伸14. 教材习题讲解7. 整体感知11. 本课主旨15. 课后作业布置3. 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 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 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重点)(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起直至去逝,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二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 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 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 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 谛。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魔法记忆之一线穿珠法:如:我们在野外测量 (liáng)时要量(liàng)力而行。 忐忑 蕴藏 纽带 擅自 量力而行 tǎn tèyùnniǔshànliàng 稻suì( ) sǒng( )立 消hào( ) fù( )于 méng( )发 穗耸耗赋萌1.忐忑不安: 2.不可思议: 3.处罚: 处罚、惩罚辨析: 形容心神不定;胆怯。 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象,也不能 理解。 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表示给予 犯错误的人一定的处罚。主要区别:“处罚”对 象多是不守国家法纪或群众公约的人,“处罚” 4.擅自: 5.蕴藏: 6.纽带: 较灵活,因地因时因事而异。如:不让他读书对他 仿佛是一种处罚,他受不了。“惩罚”运用范围比 “处罚”广,可用于对违法乱纪的罪犯依法判刑, 也可用于对犯错误人的责罚,使他们不敢再犯。如: 无论是谁,犯了罪都要受到惩罚。 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包含,蓄积。 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事物。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用括号标出文中童话的起止。 2.用双竖线将童话隔成三部分。女儿向父亲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父亲是怎样回 答的?【答案】 女儿向父亲提出了一个什么叫爱情的问 题。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却给她讲了一个祖母讲 的童话故事来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 2. 试将童话部分分为三层并概括大意。 【答案】 第一层( 6-12):上帝创造人一年后的爱 情(青年对爱情的珍惜)。 第二层(13-18):上帝创造人五十年后的 爱情(老年对爱情的忠诚)。 第三层(19-23):上帝创造人五十三年后 对爱情的美好记忆(临终时)。 1. 作者为什么忐忑不安? 【答案】因为作者的女儿向作者提出了一个 “什么叫爱情”的问题,这个问题使作者 感到女儿已经长大了,他“不再是和一个 小孩子交谈了”。 2.如何理解“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 福的。然而只有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