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书信 致蒋经国先生信 13 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地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去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封书信。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6. 课后作业布置 3. 理解作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何 反驳那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并能正确、 灵活地加以运用。 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 这种体裁表情达意,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 的什么感情。 (重点) (难点)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 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 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 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 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 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 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 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 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瞩目。 书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就是用于私人交往的一般书信和用于公事交往的专用书信。专用书信与一般书信基本相同,有4个特点,即: 大多有标题 ;一事一信 ;一般不用问候语,也可以不用结尾语 ;有的要加盖公章。书信的格式:称呼、问候语、祝颂语、署名、写信日期。 书 信 廖承志公开信发表之后五年,一个突出的回应是蒋经国终于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是蒋经国晚年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晚年的蒋经国,在大陆发出的强有力的统一声音和台湾岛内党外运动的呼声及“台独”声浪的夹击下,感到形势严峻,不能不考虑与大陆的联系了。自1987年7月28日起,台湾解除赴港澳观光限制,允许台湾民众以港澳为出境第一站; 11月2日起, 事件的反应 允许民众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外,凡血亲、姻亲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此后,台湾当局又逐渐开放大陆非政治性出版物的进口和翻译,有限度开放大陆中药材和农产品进口,放宽对两岸通邮和经贸往来的限制。1987年10月14日,国务院有关部门立即发表谈话表示欢迎,保证台胞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和照顾,并进一步敦促台湾当局取消不合理的限制,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10 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公布了对台胞来大陆的接待办法,祖国大陆各地相继建立了台胞接待站。这样一来,以廖承志公开信为切入点,在中共和平统一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持续了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 一 读一读字音 咫尺 逾 珍摄 诠察 悖谬 东隅 毋庸 赘言 zhǐ yú shè quán bèi miù yú wú zhuì 厝 盍 未雨绸 缪 难辞其咎 把晤 泯恩仇 jiù chóu móu hé cuò wù mǐn 二 写一写字形 把wù( ) zhǐ( )尺 bè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