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55158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4596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课,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cover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等办实业的故事。 2.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张謇办实业和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概况。 难点:分析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学 案 点 案 【导入新课】 在洋务派创办近代官办企业的同时,中国开始出现了一批民营企业。甲午战争后至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获得一定发展。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爱国情怀、艰苦创业的著名企业家。 【基础部分】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甲午战败后,受_____思想影响,民间掀起办厂浪潮。 2.清末状元_____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被人们称为“_____”。 二、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氏兄弟 1.1902年,_____和_____兄弟俩创办保兴面粉厂;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逐渐成为_____ 。 2.一战期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申新纺织厂,20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_____。 三、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 1.1915年,_____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精盐,打破了英国和日本商人对中国精盐市场的垄断。 2.20世纪20年代,范旭东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厂_____,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 3.20世纪30年代,范旭东又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_____,_____任公司总工程师。 【要点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张謇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 (3)我们要学习张謇什么样的精神?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贴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浪潮,涌现出张謇、荣氏兄弟等一批实业家。 材料二 自1902年起,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兴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达16家。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七七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都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抢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思考:(1)材料一所述企业是何种性质?19世纪后半期,这些企业相继创办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涉足的主要行业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20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人民政府对荣氏企业的态度如何? 【拓展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洋火”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用的火柴;“洋油”就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就是盖房子用的水泥;而“洋钉”就是钉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