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主要有()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②向秘鲁沿岸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秘鲁沿海洋流发生异常,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局部地区天气发生剧烈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使秘鲁沿岸水温升高,破坏了南太平洋正常的大洋环流,进而打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规律,形成了严重的气象灾害。 答案:B 2.“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产生森林大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上升气流代替了下沉气流B.下沉气流代替了上升气流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解析: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沃克环流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产生森林大火。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 B.“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C.“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 D.“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尔尼诺” 解析: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且方向相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会减弱;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拉尼娜”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 答案:A 4.目前人类为减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人工降雨B.监测和治理C.国际合作D.控制和疏导 解析:加强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监测和预报,加强地区与国际的合作,研究并预测其影响,是人类当前为减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损失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C 5.许多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东北信风的减弱B.东南信风的减弱 C.东北信风的增强D.东南信风的增强 解析:许多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过程为:原来,太平洋洋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泛,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泛的现象也会相应地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向东回流。这股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的现象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由此可见,“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东南信风的减弱。 答案:B 6.“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会产生() A.水灾B.旱灾C.火灾D.蝗灾 解析:拉尼娜对天气的影响大致与厄尔尼诺相反,且其影响程度和威力较厄尔尼诺要小。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答案:A 7.许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 A.沃克环流增强B.东南信风的减弱C.沃克环流减弱D.东南信风的增强 解析: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都与厄尔尼诺相反,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答案:D 8.下图表示某海域水温与正常年份相比较的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海域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B.该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 C.南极臭氧空洞在扩大,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