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及主要对策 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污染的来源及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提出防治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对策。 【学习策略】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各种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其中人为原因更为突出。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活动中探究海洋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进而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对策。 【课堂活动】 学生活动1:通过案例分析,说出海洋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材料一: 渤海之殇--渤海几成死海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平均水深18米,海域面积仅有7.7万平方公里,渤海大陆岸线长约3170公里(包括烟台市的黄海部分),环渤海沿岸人口约占全国的6%。20世纪90年代,渤海污染较轻,2000年以后,渤海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其恶化速度令人吃惊。 多位海洋专家认为,“渤海正在日渐荒漠化———所谓海洋荒漠化,是指海洋生态环境被基本破坏,大部分生物消失甚至没有生物,相当于死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渤海80%污染来源于陆地,主要经入海河流或者排污管道排入海洋。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渤海水质一落千丈。其中,重化工业以其产值高、产业链长、带动就业多而成为环渤海三省一市发展的焦点。重化工对GDP的贡献最大,对于海洋生态的污染也最大。《渤海海洋公报》显示,2008年,环渤海三省一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污染海域面积较大。其中,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污染最重(即95%为劣四类、5%为四类海水),其余依次为山东、辽宁和河北。三省一市沿海排污口的超标率依次为山东96%、天津92%、辽宁83%、河北65%。在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辛立燥村,记者看到一条紧邻临港化工园区的排污渠,直通大海,水体呈黄绿色。村民姬申高等告诉记者,村里的地下水井净化后水质仍然不合格,现在村里人基本买水喝,村子光今年体检就查出30余人得甲状腺疾病。 “十一五”以来,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海洋溢油、漏油事故的风险不断攀升。国家海洋局一份从未对外公布的《渤海综合整治规划》中,记录了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1979年胜利油田排入渤海的原油达45708吨;1987年秦皇岛港输油站溢出原油1470吨;1986年渤海2号平台井喷,泄漏大量原油;1990年巴拿马籍货轮与利比亚货轮在老铁山水道碰撞,造成溢油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并于四天后诱发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1998年底,胜利油田发生油井架倒塌,持续溢油近6个月……”专家提示,海源污染占渤海污染的20%(陆源污染占80%)。在海源污染中,溢油、漏油事故显然占了很大比例。只要选择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石油类海源污染就不可避免。 毫无疑问,严重水污染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天津永定新河边的村民说,“过去河里的鱼蟹很多,十来年的工夫河水被彻底糟蹋了,浇地庄稼都死,不要说什么鱼啊、蟹啊,夏天连只蛤蟆都见不着”。 早在1995年就有专业研究报告讨论了各类污染物对于海洋生物及其海洋资源的危害。该报告指出,入海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高,会导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高,这会使水体混蚀不清,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因含大量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有机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不仅直接危害鱼类生长,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营养盐过高会引起有害于鱼类的有毒藻类爆发性繁殖,导致赤潮发生,造成鱼虾贝类死亡。 问题1:海洋污染物来源于哪里?有哪些类型? 1.来源:海洋污染物来源于 排放,以及海洋上的 和 。世界海洋总污染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