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9张PPT。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课导入为什么是曲折发展呢? 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它只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发展。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企业官僚资本企业外国资本企业内容产业形态生产关系大机器工业由私人资本家创办的资本主义工业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2)19世纪末20世纪初:(3)1912—1919年: (一战期间)(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曲折发展一、状元实业家张謇(jiǎn)张 謇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创办人之一。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曾担任民国初年的实业部长和农商总长等职。一、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状元实业家张謇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口号: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的原始设备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张謇创办的事业: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有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身为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张謇能“舍本逐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 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他能创办大生纱厂并使之自成系统,这在当时也属于不多见的情况。 有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所得办教育。他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他创办了近代一系列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看下面一组材料,思考:从大生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一)大生纱厂到1899年5月建成时,有原始资本四十四万五千一百两,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4年,增加资本六十三万两,增加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7年,在崇明久隆镇办了大生二厂,资本一百万两,纱锭二万六千枚。从1899年到1913年大生共获利(净利)约五百四十万两;发展为拥有资本二百万两和纱锭六万七千枚的大厂;是“欧战以前华资纱厂中惟一成功的厂”。 (二)到1924年大生副厂建成时,大生已发展为四个纺织厂,资本增加到九百万两;纱锭十五万五千枚,约占当时全国华资纱厂总锭数7%强;布机一千五百八十余台。在盐垦方面,先后在苏北沿海一带开办了二十个盐垦公司,计圈地四百十三万五千亩(已垦地九十八万亩),资本估计约为二千万元。根据1921年一个调查材料,张謇所经营的企业的总资本约为三千四百万元。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景并不长。1920~1922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灾,使主要投资者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为了争取企业的生存,张謇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这全是幻想。1923年,张謇不得不把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 什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 民族工业健康发展要求: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你知道吗?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对于张謇创办实业,你有什么感受吗? 发散思维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后到解放前夕萌芽并缓慢发展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自强、求富”短暂的“黄金时代”帝国主义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