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98482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3课时 北方的民族融合(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23191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单元,一课,3课时,北方,民族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 课题 《北方的民族融合》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民族融合情况的分析,学生感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树立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正确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 难点 正确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通过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学会多角度辩证的去评价及分析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到,南方地区由于东晋、南朝政局变动情况,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陷入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也在不断地融合。 从民族也在不断地融合。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讲授新课 民族融合的表现时间:东汉、魏、晋时期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规模:关中地区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一半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分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今天我们普遍能看到的蒸馍、烙饼、馅饼、面条和油炸饼等食物,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后来,中原的汉族也普遍食用,又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受欢迎的饮食。比如我们的坐姿、高脚凳、裤装等。旗袍以前是我国满族贵族的服饰,现在已成为我国服饰的典型代表。结合上述例子,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民族融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北魏建立时间:386年民族:鲜卑族(拓跋部)都城:平城(大同)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影响: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议一议: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①客观原因:气候干燥;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②根本原因: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评价孝文帝孝文帝改革对历史发展促进作用,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且其自觉、主动、积极学习汉文化,因此是一个有胆识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你发现左图与右图中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吗? 右图的服装具有明显的汉族服饰宽袍大袖的特点;左图的服饰为对襟、窄衣、小袖、袒胸的胡服。鲜卑族服装和姓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北魏黄帝的谥号又说明了什么? 孝文帝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他以后的皇帝均已“孝”为谥号,说明北魏皇室已接收了儒家思想。影响:⑴北魏孝文帝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