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02050

第23课 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9893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文艺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教学设计 课题 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 单元 第九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近代教 育变革的情况,了解教育变革的原 因,记住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科举制废除的时间;了解鲁迅、茅盾及其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知道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近代艺术家的特点和成果,以及他们的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播放歌曲,创设历史 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中国近代教育变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学 习和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等的辨识、鉴赏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填写近代思想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清朝后期的教育状况、教育变革的背景和取得的成就,学习这些变化与成就中所体现的“发展”和“创新”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改革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民族,鼓励学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务实求新,敢于开拓创新,积极追求进步。(2)通过学习文学家和艺术家怀着爱国热情,积极吸收中西优秀文化成果,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变,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报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的废除;鲁迅和茅盾作品的时代精神。 难点 中国科举制废除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中国近代,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民族的振 兴和国家的富强,他们在教育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呢?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怎样用文学和艺术的方式,来唤醒和激励民众进行抗争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观看课件,进入探究新知阶段。 通过问题探讨法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师:我国的教育发展到近代,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第一篇章 新式教育打破旧制师:我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是怎样发展的呢?一、新式教育的发展师:我国近代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呢?1.教育改革的背景:教师明确: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危害。师:新式教育的发展情况社会怎样的呢?2.新式教育改革的表现:(1)洋务运动时期:师: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的教育情况是怎样的呢?①措施:②表现:师: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呢?③意义:教师明确: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师:我们去看看京师同文馆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京师同文馆,见第5张PPT。教师补充:京师同文馆,1862年8 月由恭亲王奕 等奏设,在北京成立,它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师:维新变法运动运动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怎样的呢?(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①表现:②方针:③宗旨:④地位:师:我们去看看京师大学堂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京师大学堂成立时的门匾和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见第7张PPT。教师补充: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新旧学堂有什么不同?教师明确:1.课程、教学内容不同: 旧的学堂课程是四书五经;新的学堂课程是外语、军事、科技等自然科学。2.学习目的不同:旧的学堂培养的是做官成名;新的学堂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培养。3.学习结果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