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02794

2017—2018学年《红对勾》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套同步资料(课件+试题)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55766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试题,课件,资料,同步,全套
    [基础巩固] 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解析: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体现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答案:A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夏朝时期的秩宗,商朝时期的卜、巫、史,西周时期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官职,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他们权力较大,这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 3.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表明“陈”源于(  ) A.出生居住地       B.古代的官职 C.周朝分封制 D.父祖辈的字 解析:陈为舜的后裔的封地,这体现了周朝的分封制。 答案:C 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纣王当时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上述叙述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答案:B 5.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依附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公是大宗,鲁国是小宗。 答案:D [同步真题] 1.[浙江文综]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故A项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B项“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反映的是宗法制影响下的家谱意识;C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了统治权在家族内继承,折射出宗法制观念。“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反映了一种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新课标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周文化,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A是商朝的政治中心,不可能形成“周礼”中的“雅言”;B、D在当时属于偏远诸侯国管理之地,错误;据材料中的“周礼”可知,“统一的‘雅言’”应指周的官方语言,而周兴起于陕西,因此这种“雅言”最早应产生于陕西,C项正确。 答案:C 3.[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解析:本题考查周朝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大道,宫城的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