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06526

数学三年级上新北师大版6.4去奶奶家课件(19张)+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816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三年级,北师大,奶奶家,课件,19张
    4 去奶奶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去奶奶家。(教材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学生听歌曲,回答歌曲名字,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就告诉学生。 师:是啊,作为晚辈要“常回家看看”,即使做一点儿小事也是对父母、对老人最大的孝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淘气就要跟父母一起回家看奶奶了。 【设计意图:由美妙的歌曲引入新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情境图) 生1:淘气去奶奶家是从家里出发的,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乘2时的汽车才能到达奶奶家。 生2:看图更形象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淘气家距离新站比较远,奶奶家距离新站比较近。 师:下面是3位同学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的题目的意思,你能看懂吗?在小组里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图)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 尽管这三幅图采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有相同之处:都是淘气从家出发去奶奶家,中途都经过新站;开始乘4时火车,所行路程比较长;后来在新站换乘汽车行2时,所行路程比较短。 ? 第一幅图:表示的意思较简单,是说淘气从家去奶奶家,行过大部分路程之后,中途在新站换乘车辆,继续前行一小段路程就到达奶奶家。 ? 第二幅图:相对于第一幅图来说表示的意思要完整一些,是说淘气从家去奶奶家,先乘火车行4时,在新站换乘汽车,再行2时到达奶奶家。 ? 第三幅图:表示的意思最完整,是说淘气从家去奶奶家,开始乘火车每时行115千米,行了4时;后来在新站换乘汽车,每时行45千米,行了2时到达奶奶家。 师:根据画出的图,你能知道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吗?在图中标出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已经知道淘气乘火车4时到达新站,所以图中从淘气家到新站表示的是乘火车4时所行的路程,现在要标出乘火车2时后的位置,因为2时就是4时的一半,所行路程也应该是4时所行路程的一半,所以应该标在从淘气家到新站正中间的位置(如图所示)。 师:你能算出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好吗? 生:淘气家到奶奶家的距离可以看作两段,一段是从淘气家到新站,一段是从新站到奶奶家,这两段路程的和就是淘气家到奶奶家的路程。从淘气家到新站乘火车每时行115千米,行4时,就是4个115千米,用乘法计算115×4=460(千米);从新站到奶奶家乘汽车每时行45千米,行2时,就是2个45千米,用乘法计算45×2=90(千米),所以总的路程就是460+90=550(千米)。 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看图,体会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题意,领悟图形的直观形象性,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学生对大量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