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09272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四年级下册4、《古诗词三首》课件(2课时)+朗读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74381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2课时,课件,古诗词三首,下册,四年级
    课件45张PPT。古诗词三首1本课将学习三首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相关资料 4.字词精讲 5.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6.课文解读 7.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2.当堂检测 13.课后作业布置1.我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三首古诗词,还会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3.我会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难点)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称,和杜甫合称“李杜”。其诗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石头城》等。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等。洞庭湖  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 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 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 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曾号称 “八百里洞庭”,是历史上重要的战 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高飞尽( )  相和( )  旧曾谙( )半包围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潭、螺、谙庭亭jìnhéānjìn(尽力 尽头) jǐn(尽管 尽快)厌: 和:这里指满足。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这三首古诗词分別描绘哪里的自然风光?它们美在何处? 串珠问题: 1.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表现方法上,三首古诗词有哪些不同之处?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② ,孤云③独去闲④ 。    相看两不厌⑤ ,只有敬亭山。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尽:完。诗中指无影无踪。 ③孤云:一片云。 ④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⑤厌:满足。译文: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没有了踪迹;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不肯停留,越飘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两句诗写眼前之景:有鸟,却“高飞尽”;有云,却“独去闲”。“尽”“闲”二字,营造出静寂的境界。诗中“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积累: 1.你能写出两句描写山的诗句吗? _____ 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③两相和④ ,潭面⑤无风镜未磨。 遥望⑥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指明月照射下清澈明净的湖水。 ③秋月:秋天皎洁的明月。 ④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②秋月③两相和④ ,潭面⑤无风镜未磨。 遥望⑥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