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13066

博雅闻道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476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博雅,联合,解析,试卷,语文,测评
  • cover
博雅闻道 2017-2018 年度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 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 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 1 枚骨针和 141 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 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 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 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 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 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 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 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 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剪裁 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 次于朝祭之服。 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 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 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 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秦代服制与战 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 礼服、朝服、常服等 20 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 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汉初,由于 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提高。当时民间 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这一时期丝绸锦绣产量极多。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 平。 汉代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汉代人 对人类生产能力持有乐观信心。在《中国美 学思想史》中作者说到“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基本思想,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思想,吸 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观点,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一性,坚信广大的外部世界存在着 无限丰富多样的美,人们应当积极地去发现、占有,进而享受这种美。” (选自《中国古代服饰特点及演变》,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料记载衣裳或由黄帝创造,而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则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 代晚期。 B.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商代衣服材料已摈弃皮革,以丝麻织物为主,甚至出现了 极薄的绸子。 C.夏商周时期,冠服制度建立。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形成,秦代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 汉代出现舆服制度。 D.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此后无论服饰如何发展,始终 都有上衣下裳分明的样式。 【答案】A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了解常见设题 陷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 颠倒、强加因果、超前判断、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揣摩意思是 否有差别。B 项,“商代衣服材料已摈弃皮革”,理解错误,原文“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 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C 项,“夏商周时期, 冠服制度建立。”,分析错误,“中国冠服制度,周代已完整完善。”D 项,“周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