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16014

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542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类,环境,关系,学案
  • cover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 (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1)原因: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斯德哥尔摩宣言》。 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就是保护自然,不利用自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不正确。人地关系的和谐并不是保守的维持现状,不敢去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大自然。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2.《齐民要术》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伦理观? 【提示】———顺天时,量地利”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体现了应尊重和善待自然的环境伦理观。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简要概括三个发展阶段中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 【提示】 第一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二阶段:人类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 第三阶段: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2.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将日益严重,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类社会现已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能力,可以为人类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 3.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 【提示】 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制约力则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表现 原因 存在时期 第一阶段 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 原始社会 第二阶段 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工农业的出现、人类的盲目乐观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第三阶段 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信息社会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主要原因有: (1)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前所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