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掌握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梳理 一、荒漠化的概念 1.形成原因: 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 2.主要分布地区:干旱、 和 地区。 3.实质: 。 二、荒漠化的产生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 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 a.过度 。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水资源的 。e.其他人类活动,如 和粗放管理、 的开发、石油勘探、修筑道路、新建工厂、修筑军事设施、城市建设、旅游等 三、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 。 2.生态恢复与建设 (1)发展 ,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加强 ,实现良性循环。 (3)调整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4)开发 ,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探究活动 探究点一 荒漠化的产生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P47~50,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资料描述的是土地荒漠化过程,试根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排序。 ①在较缓的坡地上,树已经被砍掉,并开辟成农田。于是土壤便暴露在风和水的侵蚀下。 ②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坡地还未开辟成农地,此时可维持树木和草的生长,这些植物的根具有保护土壤的作用。 ③在缓坡上持续种植,当土壤肥力逐渐消耗到无法种植的时候,就改成放牧牲畜。同时,在另一片较陡的坡地 上砍树,开垦种植。 ④土壤流失严重,陡坡地岩石裸露,缓坡地沙土蔽天,农牧业完全消失。 ⑤风和水再次作用在陡地上,于是牲畜便移往陡坡地放牧。而缓坡地则因过度放牧,几乎长不出草了。 (2)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包括哪些? (3)在人为因素中,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如何造成荒漠化的? 答案 (1)根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土地荒漠化过程的正确排序为②————————————。 (2)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潜在的基础性条件。 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荒漠化加剧。干旱多风导致土地风蚀化,农田因蒸发旺盛而加剧 土地盐渍化,暴雨造成水蚀;另外古河改道、河水泛滥以及鼠类的破坏与不利的气候条件叠加在一起,为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 (3)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土地退化 ①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大水漫灌使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剧了 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还导致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 ②有些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而下游地区则因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致使农田得 不到及时灌溉,进而风蚀沙化。这种现象主要分布于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反思归纳 在荒漠化形成的过程中,人类活动起到的作用 (1)在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这两方面 可以看作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推导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其关系可表示为: 探究点二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探究活动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荒漠化犹如一场“地球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大量耕地、牧场和森林,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 来,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帮助下,不少国家将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国情制定并实施了防治荒漠化的具体计划,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过度樵采”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过度樵采”最为有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