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26832

第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朗读)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1796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有的,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课件20张PPT。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更深刻地了解他———鲁迅。1.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重点)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诗人。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这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 年开始写作新诗。193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引起广泛注意。接着又出版了一系列作品。1936 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的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激愤于政治的黑暗腐败,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主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 《运河》《宝贝儿》,散文集《诗与生活》等。1949 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 月 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先生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看到了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等。他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鲁lǔ呵hē俯fǔ朽xiǔ摔shuāi垮kuǎ着给为伟大: 牛马: 不朽: 下场: 抬举: 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红军战士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造句:你这样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造句:我不会因他的抬举而做什么过分的事。记住 铭记二者都有“记在心里”的意思。 “铭记”是“深深地记在心里”,比“记住”的程度更深。 1.他记住了所有的内容。 2.铭记历史更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小节)两种生与死。运用对比的写法评价了两种人的生与死。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两种人生态度和对待人民的态度。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形成对比,表现了两种人不同的人生态度,赞颂了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7小节)两种人的不同结局。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怀念。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做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人民对两种人都有什么态度?初读诗歌,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全诗共七节,诗中列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的鞭挞了反动统治者。1.给下列生字注音。 垮(   )  俯(   )   摔(   )  朽(   )  kuǎfǔshuāixiǔ2.句子变变脸。 (1)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变为“被”字句) _____ (2)它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变为双重否定句) _____骑在人民头上的,他被人民摔垮。不得不说它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课件47张PPT。1.把握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重点) 2.体会诗中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这里的“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活”字充满了作者的轻蔑,“死”字充满了作者的批判和痛恨。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这里的“死”指生命不存在,“活”指精神永存。意思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当牛马的人,这种人虽失去了生命,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有的人 情愿做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