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35074

第23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朗读)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6062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3课,每逢,佳节,思亲,课件,朗读
    课件26张PPT。王维15岁便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王维在内心深藏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在重阳节这天,更是发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23题目“佳节”,现在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写作背景 4.字词精讲 5.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6.课文解读 7.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8.课文结构 9.课文主旨 10.课堂拓展 11.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2.当堂检测 13.课后作业布置123让学生了解“文包诗”这种课文形式。 能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在重阳节感到的举目无亲的孤寂。 能有味道地背诵出古诗,并能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王维: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诗人因离开家乡,客居他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一首。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人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是感到孤独无亲。分类学生字1.上下结构: 2.左右结构: 3.独体结构: 采、佳、倍、扶、幼念、兄重忆、独、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王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串珠问题: 1.王维离开家乡两年,他的感受怎样? 2.重阳节那天,王维看到了什么情景?他的心情如何? 3.王维在重阳节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4.王维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王维写这首诗的背景和缘由。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王维真情流露,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文理解品析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独自在外生活,内心一定非常孤独寂寞,备受思乡情绪的煎熬。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拓展: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赏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从“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王维与兄弟们相隔万里而不能相聚的遗憾,及王维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第二句话是诗人的想象,表面上写兄弟们思念“我”,实际上是表达“我”思念家乡的兄弟们。解释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想像概念:想象是一种凭空(或者凭借经验)构想的思维。 窍门:想象的内容一般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虚构出来的。 效果:使文章表达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 第一、 6 题。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照应了前三个自然段,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倍”字则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拓展: 中国的传统佳节很多,请写出几句描写传统节日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核心问题: 王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王维自15岁离开家,已经独自在京城待了两年了,他非常思念家人,在重阳节家家团聚的欢乐气氛中,他更加难以抑制思念亲人的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串珠问题: 1.王维离开家乡两年,他的感受怎样? 王维十分思念家乡和亲人。 2.重阳节那天,王维看到了什么情景?他的心情如何? 重阳节这天,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而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