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3546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第2课时 不进位笔算乘法课件+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4831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2课时,进位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题 不进位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生将初次接触乘法的笔算,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本领,如何开个好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自主探究,体验笔算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师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在探究中自主建构新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仔细观察,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算理。 在学习乘法竖式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演示了解乘法竖式的写法,体会乘法竖式的算理,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 1.计算。 2×20 3×30 2.观察下面的算式,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12×3 1.在练习本上完成习题,小组之间交流答案。 2.找出两组算式的区别,小组之间讨论。 1.算一算。 8×10= 4×20= 8×7= 6×5= 8×9= 6×4= 3×30= 7×20= 答案:80 80 56 30 72 24 90 140 2.填一填。 ①2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②143是由1个( )、4个( )和3个( )组成的。 ③4个3是( ),5个10是( )。 ④6个100是( )。 答案:2 4 百 十 一 12 50 600 3.改一改。 改正 : 改正 : 答案: 4.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4×3=12(分钟) 二、探究学习新知(25分钟) 1.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计算? (2)全班交流、反馈、总结算法。摆学具;口算;用连加法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比较一下,你们喜欢哪种算法?说一说理由。 2.探究不进位乘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尝试把12×3写成竖式计算。 师生互动交流算法。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推想:322×3得多少?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老师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下。 1.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算法: (1)因为三个12相加即12+12+12=36,所以 12×3=36; (2)2×3=6, 3×10=30, 6+30=36; 2.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做并在全班交流。 总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写到哪一位的下面。 3.学生交流讨论。 4.学生试算并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好奇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