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学案 飞机是当今较理想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差、旅游、探亲、访友等乘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但医学研究认为,以下人不宜乘飞机。 一、传染性疾病患者。例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患者,在国家规定的隔离期内,不能乘坐飞机。其中水痘病人损害部位未痊愈,不能乘飞机。 二、精神病患者。例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因航空气氛容易诱发精神疾病急性发作,故不宜乘飞机。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空中轻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严重高血压病人,通常认为不宜乘飞机。 四、脑血管病人。例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这类病人,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禁止乘飞机。 五、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例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适应环境,如果有气胸、肺大泡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 六、做过胃肠手术的病人。一般在手术十天内不能乘坐飞机。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三周后才能乘飞机。 七、严重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飞机。 八、耳鼻疾病患者。耳鼻有急性渗出性炎症,及近期做过中耳手术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 九、临近产期的孕妇。由于空中气压的变化,可能导致胎儿提早分娩,尤其是妊娠35周后的孕妇,更不宜乘飞机。 通过上述材料,简单分析高空环境有哪些因素不利于上述人群。 提示 气压低、缺氧、温度低且温差大、噪音大,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超重和失重现象。 学习要求 1.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2.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3.知道在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 方法: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旅行社及亲戚朋友交谈等。 二、选择旅游线路 1.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2. 3.选择和设计依据 (1)经济: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2)线路:尽可能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避免行程的重复。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劳逸结合。 (4)突出主题: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有主题,要将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区串联起来。 如何确定旅游目的地? 【提示】 (1)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人们是否愿意克服较大的空间距离外出旅游,一般来说,旅游地的知名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人们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环境差异会激发起人们的旅游愿望,这种差异包括旅游资源、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人们为了摆脱日常事务,满足自己尝试、体验和欣赏异地人文、自然景观的需求,往往渴望了解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有较大差异的地方。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如内陆与海滨、热带与寒带、不同民族的文化等,正是这种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动力。 (3)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旅游时间比是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值越小,则在旅游地游玩的时间相对越长或以最少的旅游时间游览更多的旅游地。 三、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旅游安全是衡量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事故原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 (1)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 (2)社会因素:包括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 3.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 (4)加强救援: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