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2张PPT。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工业近代社会性质张謇(1)张謇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实业的?提出了什么号? (2)张謇为什么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3)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4)张謇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请阅读书p117~118,回答下列问题:甲午战败后,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间掀起了办厂浪潮。口号:“实业救国”《马关条约》外国人在中国开厂,利用中国的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就必须发展中国的工商业。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60多家企业。影响最大的产业:大生纱厂收不支出,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扩张。张謇为什么要从事实业?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大生纱厂车间机器生产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轻工业 张謇创办的事业:通海垦牧公司 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创办企业集团———大生集团“父教育,母实业” “实业、教育,富强之本”。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所至,即教育所至。” ———张謇 1907年1899年正式开工成立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1917———1922年1925年大生企业被债权人上海银团接管。次年8月,张謇病逝萌芽黄金时代再度受挫“实业救国”受挫 (一)大生纱厂到1899年5月建成时,有原始资本四十四万五千一百两,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4年,增加资本六十三万两,增加纱锭二万零四百枚。1907年,在崇明久隆镇办了大生二厂,资本一百万两,纱锭二万六千枚。从1899年到1913年大生共获利(净利)约五百四十万两;发展为拥有资本二百万两和纱锭六万七千枚的大厂;是“欧战以前华资纱厂中惟一成功的厂”。 (二)到1924年大生副厂建成时,大生已发展为四个纺织厂,资本增加到九百万两;根据1921年一个调查材料,张謇所经营的企业的总资本约为三千四百万元。(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景并不长。1920~1922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灾,使主要投资者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银行团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 什么?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 民族工业健康发展要求: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1922年(69岁)—1924年,一战结束后,外资企业卷土重来,导致棉花价格暴涨,张謇的纱厂破产。1926年7月17日,张謇黯然离世,享年73岁。 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毛泽东荣氏兄弟1.创办保兴面粉厂 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2.创建福新面粉厂 成为面粉大王 3.创建申新纺织厂 成为棉纱大王 4.环境的影响 危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