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上册讲义【内容标准】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三个发展阶段。 2.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和应用过程,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 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和主要表现。 4. 讲述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5. 说明电的使用对人类带来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的小字、史料和图片再现历史知 识,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和应用过程,使历史知识鲜 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2.通过学生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不怕失败、勇于进取的精神。 3.通过讨论的方式,认识电的使用对人类的 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从中感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2.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本课讲述“电气时代”兴起的历程,共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人类对‘电’的认识”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第二子目“能源领域的巨变”讲述了“电气时代”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子目“围绕‘电’的发明”介绍了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与电有关的一系列的发明创造,还讲解了电器的发明和使用给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 教学难点 1.“电气时代”的定义和特点。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 1.本课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产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气时代”。 2.本课具有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教师可以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学生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手工工场时代”和“蒸汽时代”的内容导入新课。先展示这两个时代的发明创造,介绍这两个时代的特点。展示课题 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部分,让他们带 着好奇和想要知道答案的心理学习这一课。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来临第17课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1.通过图表的展示,介绍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 擦生电—雷电—电磁感———电池的发明。 2.通过图表的展示,介绍电能的利用过程:手摇 发电机—实用发电机—自激式发电机。人类对“电”的认识认 识 过 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人类对“电”的认识电 能 的 利 用手摇发电机实用发电机自激式发电机发电量逐渐增加人类对“电”的认识电 气 化 时 代 的 到 来标志: 远距离传送电问题的解决 在本目的学习中,通过课本的思考题“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指导学生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并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二、能源领域的巨变能源领域的巨变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1)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2)政治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为 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3)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