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92880

《解析卷》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314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历史,测试,诊断,能力,学术
  • cover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文科综合一历史科目 1.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体现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权威 B. 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C. 体现了西周宗法中嫡子继承的血缘关系 D. 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下君臣的文化联系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各级宗法继承关系,不是诸侯和周王的经济关系,故C项正确,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还没有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君臣文化联系,故D项错误。 2. 南宋宰相杜范在描述宋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事不易可也”。由此可知他认为这一制度 A. 确保了君主决策正确性 B. 起到消除君主专制的作用 C. 体现了君臣共治的理想 D. 军国大事均须由朝臣议定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事不易可也”反映出北宋君臣共治的理想,故C项正确;“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但不能完全确保,故A项叙述错误;北宋君主集权明显高于唐朝,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军国大事须有皇帝决定,朝臣只能参与。 3.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 B. 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 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 D. 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是:均田制只设计了理想的公式,只要在大体上可行就可以,结果唐朝中期以后就不能继续实行了。这说明均田制等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故A项正确;唐朝灭亡的原因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不是均田制等制度推行的受挫,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黄仁宇否定北魏的制度,故C项错误;均田制推行不下去和制度设计有关,和政府执行力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均田制只设计了理想的公式,只要在大体上可行就可以,结果唐朝中期以后就不能继续实行了。由此判定答案。 4.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名篇《今别离》中写到:“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人所述现象发生于 A.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新航路开辟时期 【答案】C 【解析】“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反映的是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C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是在17、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时期是在15、16世纪,故ABD错误。 5. 从唐人感叹“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