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07136

2018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2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4967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
  • cover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课标全国Ⅱ卷 14,用典,5分 9,铺垫,6分 北京卷 16,写作手法,3分 16,听觉+视觉,3分 17,以声写声,3分 山东卷 14(1),修辞,4分 天津卷 14(3),艺术手法,3分 14(2),表现手法,3分 14(2),艺术手法,3分 江苏卷 11,表达效果,5分 10,选材效果,5分 10(2),写景艺术,2分 浙江卷 20,叙述+对比,6分 22,叙事特色,4分 22,描写角度,5分 【调研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 【调研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 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注意审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则就应当从情景的角度来考虑。通过分析可知,二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调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邻萧寺丞夜访别 梅尧臣 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 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 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 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 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 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 诗歌在描写诗人与萧寺丞日常交往的情景时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使用了对比手法。萧寺丞有时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有酒有肉,热情款待;但萧寺丞到诗人家做客时,诗人则常常因为家贫没有酒肴招待。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二人的日常交往,为下文描写诗人用“升斗”之酒招待朋友做铺垫,以此表达二人的深情厚谊。? 误区警示 1.知识储备不足,分辨不清各种技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