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215478

枣儿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220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枣儿,教学设计
  • cover
枣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注:因教学目标等大体相同,故略去,仅提供过程设计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象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象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二)学生初读,老师指导。概括剧情。枣儿课后练习解题指导 1.问题导引:说说写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读文讨论后,教师引导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小男孩,他们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来吃这家乡的“枣儿”。)21*cnjy*com   (三)理清情节枣儿?基础训练?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文章主要写了那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提示:   从老人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 (明确: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来源:21cnj*y.co*m】 2.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枣儿原文 (1)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 (2)评价三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3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四)分析主题思想 1.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21教育网 (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还有就是为别人表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 3.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表演?21cnjy.com   我认为是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部分。因为讲故事时,老人与男孩的表情最丰富,也只有这时才能体现老人与男孩的快乐与期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下面我们就选择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段来现场表演表演。哪几位同学想起来表演?   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表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众生表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21·cn·jy·com 5.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