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2036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上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656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九年级,第一章,探索,质的,变化
  • cover
§1.1 物质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从物质变化的本质引出自然界物质变化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如物态变化、机械变化、地球运动等,而且在水和空气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了一些化学变化,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明确物理和化学两个变化的含义,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为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技能目标 1、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3、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酒精灯、锥形瓶、试管、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 【教课思路与方法】 ⒈“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本节教材贯穿一系列的实验,难度较高的由教师演示,较易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同时得出物质的性质。 ⒉ 教材首先提出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中,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质变化,接着问要想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该如何来判断呢,从而引入“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分两部进行,第一部笼统的来了解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什么证据,第二部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硫酸铜晶体的变化)来加以说明。最后是物质变化的一些简单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 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 1、 物质是不断变化着 师: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请你谈谈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生:云中的水有时会凝结成雨水而落下, 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木材燃烧, 瀑布的水落下。 讨论:自然界中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投影:图1-1 下雨 请学生讲讲下雨的成因,然后教师再总结分析:空气中的水气在遇冷的情况下凝结成小雨滴,越积越多后就形成降雨。 师问:整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在这个过程发生的是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图1-2 木材燃烧 学生分析: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投影:图1-3 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投影:图1-4 瀑布下落 分析:水从高处落下,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问: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 钢铁生锈 1、 打开小手电筒,发光发热 1、 镁带能燃烧 1、 用条形磁铁吸引铁钉 1、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出示: 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