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22086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课(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日期:2024-06-0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571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件,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小结与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自主探究】知识梳理 <一> 溶液 概念: 分散到 里,形成 就是溶液。 特征: 性; 性。 溶质 概念: 叫做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在溶液中存在) 组成 状态: 态、 态、 态。 溶剂 概念: 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但 等也可以做溶剂。 思考: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 ,固体、气体是 。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 ,其它为 ;无水:量多的为 ,量少的为 。 注意: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的溶解 2.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 的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的溶解 <三>乳浊液 1、概念: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叫做乳浊液。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2、乳化功能:能使油脂分散成 ,而不聚集成 。 思考:汽油除油污属于 过程,洗涤剂除油污属于 作用(二者原理相同吗? )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判断依据。 2、相互转化: ①一般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②少数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五>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 ,某固体物质在 里 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外在因素)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 方法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如 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 方法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4)溶解度曲线 概念:表示物质的 随 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温度时物质的 。 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时两物质的 。 意义 线: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 下的 或表示 随 而变化的情况。 面 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 。 曲线上面(包括曲线)所表示的溶液为 。 2、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 和一定 时,溶解在 水里达 到 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气体本身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 )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 ) <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含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之比。 →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3、溶液的配制: (1)用固体配制溶液 步骤 ① ② ③ ④ ;仪器_ 。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步骤:① ② ③ ;仪器: 。 4、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 的质量不变。 5、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能力提升】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当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 依次为_____, 3、当温度为t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4、如果分别把A、B、C放入100g 水中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5、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____法;若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____法。 【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九单元 溶液 小结与复习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