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31994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三单元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430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道德,法治,第三,单元,家的意味
  • cover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   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   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   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   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   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即有一些财富可以满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才算富足安定。这就是古人造“家”这个字的现实依据。   教师总结:随着物质资料不断地丰富,精神需求不断地增加,显然现代社会的“家”早已不能满足“房子+猪”的简单模式。“物”的因素被淡化,“人”的因素才是家的核心。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小明的家庭”来看看,现代的“家”与古代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资料:《小明的家庭》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经营一个小店铺,收入稳定。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   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出:教育、休闲娱乐、消费、情感抚慰……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再次出示春运图片。   教师: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在中国人的心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说出中国人心中的“家”的意味。)   中国人的“家”: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