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革命的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著作和译作近千万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有散文诗集《野草》;有杂文集《坟》等。《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进步的作家以《新青年》为主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与白话的争论仍在激烈进行。1916年初,教育部通令恢复辛亥革命后明令取消的中小学“读经科目”,对于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鲁迅甚为愤懑。科举制度虽已废除,像孔乙己那样的生活也渐渐为人们所忘记,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新的“孔乙己”依然会产生。为拯救青年一代,鲁迅毅然决然地拿起了笔,写下此文。疏解字词羼( ) 蘸( ) 格局( ) 阔绰( ) 营生( ) 颓唐( )ch3nzh3nj%chu7y!ngtu!不屑置辩: 颓唐: 分辩: 缠夹不清: 附和: 之乎者也: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辩白,辩解。搅扰、夹杂不清。(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读课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整体感知句中“站着喝酒 ”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大约 ”表示是“我 ”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 ”表示“我 ”猜测的结论。(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 ??? ??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 ??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 ?? ??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 ???????的人。 偶尔偷窃 好喝懒做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做灵魂伤疤穿长衫从不拖欠酒帐屡遭冷遇无人关心、可有可无想和人交流(2)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 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