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7184

第1章第五节寻找金属的变化规律(浙江省温州市)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57220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章,第五,寻找,金属,变化,规律
    (课件网) 第5节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三课时 ) 思考与分析 有一个硫酸工厂里的一位工人将盛放过浓硫酸的铁桶稍做冲洗,一段时间后,用氧炔焰来切割铁桶,突然铁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么? 由于浓硫酸被水冲洗后,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金属铁发生了反应,并放出氢气。氢气遇火后,发生爆炸。 Fe+H2SO4==FeSO4+H2↑ 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经过除油、除锈)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 铁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 Fe+CuSO4=FeSO4+Cu 铜丝表面没有变化 Cu与FeSO4不发生反应 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 在盛有硝酸银和硫酸锌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 。 浸在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上呈银白色 浸在硫酸锌溶液中的铜丝表面上无变化 Cu+ 2AgNO3=Cu(NO3)2+2Ag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锌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 。 Zn>Cu>Ag Cu + ZnSO4 ≠ Fe+CuSO4=FeSO4+Cu Cu+ 2AgNO3=Cu(NO3)2+2Ag 金属的化学性质3: 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金属 + 盐 = 新金属 +新 盐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3: 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金属 + 盐 = 新金属 +新 盐 条件: 1、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要强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 2、盐必须可溶,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 K、Ca、Na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2NaOH+CuSO4=Na2SO4+Cu(OH)2↓ 2Na+2H2O=2NaOH+H2↑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除K、Ca、Na。 湿法炼铜 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技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 H2SO4+CuO===CuSO4+H2O Fe+CuSO4===Cu+FeSO4 我国西汉时期就开始冶炼铜,方法是先用硫酸与氧化铜作用,再用铁置换出铜,称为“湿法炼铜”。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方程式: ① , ② . 请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小 结 1、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讨论: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 想一想共有几种方案? 1、金属与酸反应 2、金属与盐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 讨论: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 方案一:将颗粒大小相同的镁、锌、铜三种金属分别放到盛有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镁、锌、铜(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Mg>Zn>H >Cu 现象:铜表面无气泡产生,镁和锌表面产生气泡,但镁产生的气泡的速度比锌要快。 讨论: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 方案二:取锌粒分别放入硫酸镁和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镁、锌、铜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Mg>Zn>Cu 现象:若锌不能置换出硫酸镁溶液中的镁,而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镁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 K Ca Na Mg Al Zn F 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人们总结出一些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铜 汞 银 铂 金 3、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 + 盐 = 新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