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98084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使至塞上课件+朗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072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长春,课件,练习,同步,朗读,使至
    《使至塞上》同步练习 一、填空。 1.此诗选自《 》,作者_____ , _____(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_____ ,____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二、选择题。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5.“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_____ 6.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王右丞集笺注 王维 唐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3.B 4. A 课后能力提升 三、5.“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四、6.“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课件17张PPT。课文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文体简介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背景简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课文朗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王维初读感知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