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15040

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教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22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五,单元,比较,探究,诗词,三首
  • cover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教学案 (一)章节题目: 第 五 单元 比较探究:诗词三首 1课时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一系列语言检测,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语言检测,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难点:体会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通过背诵王昌龄的诗句导入。(约1分钟) 【目标出示】 (同学习目标)(约1分钟) 【自学环节】 1.自学指导 (约5分钟) (1)作者简介 ①王昌龄, 代著名诗人。 ②杨万里,号 、 (朝代)诗人。 ③周邦彦,字 、号 、 (朝代)词人。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始觉 ( ) 燎沉香( ) 消溽暑( ) 窥檐语( ) 干宿雨( )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乱入 ②芙蓉 ③燎沉香 ④溽暑 ⑤侵晓 ⑥宿雨 ⑦清圆 ⑧一 一风荷举 (4)合作探究 《采 莲 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 幕 遮》 作者简介 体裁 名句 诗意 主旨 2.自主学习 完成上面填空。(约16分钟) 【导学环节】(约10分钟) 1.诗词赏析。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芙蓉向脸两边开”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明确:“水面清圆”,用字很平实,好像是白描,本身并不十分精致,但好在它和下面的“一一风荷举”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一风荷举”的原因。正是因为它清而圆,而且贴在、浮在、悬在水面上,它被风吹起来的时候,就和一般的草木有所不同。一般的草木,被风吹动的时候,是被压低的,是一起运动的,而荷叶却不同,第一,叶子飞翻,给一种被抬高的感觉,这里一个“举”字,用得非常大胆。第二,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下子的,而是一片叶子被吹动了,平复了,又一片叶子又被吹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