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15104

第12课 我与地坛(节选)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4585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我与,地坛,节选
  • cover
(课件网) 第12课 我与地坛(节选) 第三单元 散文(1)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内容索引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一、音正形准 语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坍圮( ) ②亘古( ) ③捋须( ) ④祈祷( ) ⑤灼烈( ) ⑥颓墙( ) ⑦罪孽( ) ⑧嘈杂( ) ⑨譬如( ) tān pǐ ɡèn lǚ zhuó tuí niè cáo qí dǎo pì (2)多音字 ①熨 熨帖( ) 熨斗( ) ②宿 住一宿( ) 宿命( ) 星宿( ) ③稽 滑稽( ) 稽首( ) yù yùn xiǔ sù xiù jī qǐ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肆( ) 肄( ) (2) 檐( ) 赡( ) (3) 祉( ) 趾( ) (4) 炫( ) 眩( ) 放肆 肄业 屋檐 赡养 福祉 脚趾 炫耀 眩晕 (1)坍圮:_____ (2)亘古:_____ (3)熨帖:_____ (4)身临其境:_____ (5)优哉游哉:_____ (6)失魂落魄:_____ (7)朝不保夕:_____ 二、词语积累 倒塌;坍塌。 即终古,由古代到现在。 妥帖舒服。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形容闲适从容。 理解运用 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 (2)陶渊明的后半生隐居在山野之中,优哉游哉,过着飘然若仙的田园生活。(  ) 对点小测 应为“设身处地”。 × √ (3)张家界那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我如登仙界,失魂落魄。(  ) (4)这则通告,轰动了整个固始城,人们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自己身在危城,朝不保夕。(  )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 √ (1)年轻·年青 “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a.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b.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虽已是两鬓苍苍,但每当想起_____时期的我,想起“少年心事当拏云”的往昔,一股热血又涌上心头,仿佛一下子变得_____了许多。 年青 年轻 辨词填空 (2)荒芜·荒凉 “荒芜”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荒凉”指人烟少;冷清。 ①这个小山村远离交通要道,显得十分_____。 ②战乱连年不断,土地_____,老百姓背井离乡。 荒凉 荒芜 1.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三、名言警句 一、作者简介 文本常识积累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京潜心于文学创作。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等。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主题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二、背景展示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作“方泽坛”,是明清皇帝祭地之坛,在北京城区北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文革”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而荒芜。《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也就是作者残疾后的第15年。作者在“狂妄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地坛的树荫和夕阳笼罩着作者绝望的身影,他在这里“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