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晨读积累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语言积累 通“毋”,不要 答案 ①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身立命之地: 形容词,安定 疑问副词,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 动词,养,奉养 动词,安置,安放 答案 ②信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③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形容词,诚实 动词,信任 名词,信用 动词,相信 副词,随意 动词,追求 动词,探求 动词,请求 动词,索求 名词,需求,需要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答案 泛指古代的帝王。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树根。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放纵感情,含贬义。 尽情。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⑥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答案 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走路。 把……当作。 认为。 两个词,为什么一定。 副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4)虚词归纳 答案 ①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纵情以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目的,用来 介词,把 介词,用 答案 ②而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从之: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因果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2.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百川:_____ (2)简能而任之:_____ (3)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 (4)择善而从之:_____ (5)乐盘游:_____ (6)必固其根本:_____ (7)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 (8)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_____ (9)塞源而欲流长者也:_____ 答案 名词用作动词,居……之下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形容词用作动词,达到远方 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得长远 3.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_____ (2)虽董之以严刑:_____ (3)则思三驱以为度:_____ (4)终苟免而不怀仁:_____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 (6)而况于明哲乎:_____ (7)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_____ 答案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度” 省略句,省略主语“臣民” 被动句,“壅蔽”,被堵塞、蒙蔽 固定句式“而况……乎”,何况是……呢 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 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十思”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整体把握 ... ...